
联系我们

雄鹰敢于走上其他鸟类不敢练习的悬崖,终能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蝴蝶冲出茧的束缚,才会有化蝶的美丽。炼钢过程中也一样,只有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造就新的辉煌。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新区炼钢厂辅助车间一档技术主管李海涛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主动跟踪渣处理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现场实践经验诠释着一名技术人员的追求,用辛勤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对炼钢事业的忠诚。 善于创新思路 勇破生产难题 在生产过程中,李海涛从实际出发,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传统,勇于突破创新。在处理粒化辊卡钢时,设备维修人员习惯借鉴其他钢厂的处理程序,将粒化辊反转直接将钢块推入渣槽,容易造成翻板拖轮损坏等设备事故,抢修时间超过40小时。 他经过认真分析,认为维修方提供的处理程序不符合新区炼钢现场实际,没有考虑新区炼钢渣跨和转炉之间距离较其他钢厂近而导致渣液黏度更小的因素。于是他重新制定了处理程序,杜绝了处理卡钢引发的设备事故,并将卡钢事故处理时间缩短了一半。 针对频繁出现钢渣消解作业完成后还有红渣的危险情况,设备方认为红渣产生的原因是消解箱打水量不足,只要增加水量即可解决问题。但李海涛通过现场观察和分析,认为在粒化过程中打水冷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和建设方沟通后,他将钢渣粒化作业由一遍增加为两遍,在第二遍粒化过程中增加打水量,最终圆满解决了消解完成后的红渣问题,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我们不能盲目相信理论上的东西,必须到现场实地考察,从实际出发,才能顺利解决问题。”李海涛常常如此告诫身边的职工们。 全力以赴攻坚 保障生产顺行 MES渣处理工艺在邯钢属于新生事物,为尽快匹配新区炼钢现场的生产实际,摸索异常生产情况的处理预案,他吃住在厂里,要求岗位上发生任何异常情况都要用对讲机通知他。 有一次,粒化机出渣时一块儿大废钢落入渣槽内,废钢超出渣槽上沿,将渣槽卡在了地坑内,由于此类事故没有在其他炼钢厂发生过,所以没有现成的处理预案。 得到消息后,李海涛立即赶往现场。经过认真分析,他大胆地提出了从粒化机上方把钢丝绳垂入地坑内,把废钢从渣槽内吊出的想法。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他钻入渣槽内,将木板铺到200多度的钢渣上,顶着高温站在木板上把钢丝绳栓到废钢上,顺利处理了此次事故,赢得了现场职工们的一片喝彩,也为制定处理预案奠定了基础。 “我们绝不能用传统思维去看待MES渣处理工艺,新工艺涉及液压、水处理、自动化、皮带输送等各个专业,更强调设备的稳定运行,因此必须对设备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此次事故,李海涛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拿下MES渣处理工艺。 为此,李海涛努力摸清楚每台套设备的基本运行情况和常见故障,制定消缺方案。试生产不久,2#粒化辊减速机轴承出现故障,供货商反馈原因是润滑不足导致,要求强制润滑泵提前5分钟启动,但粒化辊启停频繁,对操作指令的响应也要很迅速,无法实现提前启动。 李海涛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润滑不足的原因其实是强制润滑泵的两个润滑点润滑油量相差太大所致。于是他更改了出油管路,平衡了两个润滑点的给油量,成功解决了设备隐患,保障了MES渣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在整个试生产阶段共完成设备消缺项42项,设备运行基本步入正轨,为产能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来源:河钢邯钢版 作者:聂伟杰 (责任编辑:闫静)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